菌种保藏指南:常见方法、优缺点及适用场景

菌种保藏指南:常见方法、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已关闭评论

在微生物学研究、工业生产(如食品、酿酒、抗生素、酶制剂)以及医学检验等领域,菌种的纯正性、活性和遗传稳定性是一切工作的基石。菌种保藏,顾名思义,就是采用各种技术手段,使微生物菌种能够长期、稳定地保存,避免死亡、污染和变异。一个有效的保藏方案能节省大量重复筛选和鉴定菌种的时间与成本。

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,详细分析其优缺点,并帮助您根据实际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方案。

一、 常规传代保藏法

这是最经典和简单的方法,包括斜面传代和半固体穿刺培养。

原理: 将菌种接种在新鲜的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上,待其生长后,通常置于4°C冰箱中保存,定期进行转接。

优点:

操作简单,无需特殊设备。

成本低廉,易于观察菌种状态(是否污染、生长情况)。

缺点:

保藏时间短: 通常只能保存1-3个月,需频繁转接,工作量大。

易变异: 多次传代容易导致菌种发生退化、突变或染菌。

易污染: 操作过程中开放环境,污染风险较高。

适用场景:

实验室短期(数周至数月)内频繁使用的活性工作菌种

教学实验、日常检验等对保藏期限要求不高的场合。

二、 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

是常规传代保藏法的加强版,旨在延长保藏时间。

原理: 在生长良好的斜面或穿刺培养物上,无菌地覆盖一层经过灭菌的液体石蜡。石蜡层能有效隔绝空气,防止培养基水分蒸发,并抑制好氧菌的生长,使菌种处于休眠状态。

优点:

延长保藏期: 可将保藏时间延长至1-2年。

操作相对简单,无需昂贵设备。

缺点:

保存和搬运不便(有液体)。

石蜡层密封不严仍可能导致培养基干涸。

不适用于所有微生物(例如,某些利用烃类的菌株会分解石蜡)。

转接时,蘸有石蜡的接种环火焰灭菌时易爆溅,需小心操作。

适用场景:

某些真菌、放线菌和酵母菌的中期保藏。

缺乏超低温或冻干设备的小型实验室。

三、 甘油管冷冻保藏法

目前实验室最常用、最普遍的长期保藏方法之一。

原理: 将菌悬液与无菌甘油混合(最终甘油浓度一般为15%-30%),然后分装至冻存管中。甘油作为冷冻保护剂,能降低冰晶的形成,防止冰晶刺破细胞膜。随后将冻存管置于超低温环境(-80°C)或液氮(-196°C)中。

优点:

保藏期长: -80°C可保存1-5年,液氮中可保存10年以上。

遗传稳定性好: 低温极大降低了菌株的代谢活动和变异概率。

操作简便: 可一次性制备大量备份,随用随取,复活率高。

缺点:

依赖-80°C超低温冰箱或液氮罐等设备。

有断电或设备故障导致菌种全部损失的风险(需多地点备份)。

适用场景:

绝大多数实验室的首选方案,适用于细菌、酵母等多种微生物的长期备份保藏。

适用于需要建立菌种库的场合。

四、 磁珠保藏法

是甘油冷冻保藏的一种商业化、标准化改进。

原理: 使用表面有凹槽和保护剂的无菌小磁珠。将菌液与磁珠混合,菌体吸附于磁珠上,吸走多余菌液后,将磁珠管直接投入超低温环境保存。使用时,用无菌镊子取出一颗磁珠即可在平板上划线复活。

优点:

复活方便快捷,避免反复冻融对主管的损伤。

标准化生产,稳定性高,重复性好。

一管多珠,相当于多个备份。

缺点:

磁珠和耗材成本较高。

本质上仍需超低温设备。

适用场景:

临床检验、质量控制等需要频繁取用菌种且要求标准化的实验室。

高通量菌种管理的场合。

五、 冷冻干燥保藏法(冻干保藏)

被公认为最可靠、最有效的长期保藏技术,是菌种保藏中心的标配方法。

原理: 将菌悬液在极低温度(预冻)下快速冻结,然后在高真空状态下使冰直接升华(冷冻干燥),最终获得干燥的、处于休眠状态的菌粉。菌粉在真空或惰性气体(如氮气)封存下保存。

优点:

保藏期极长: 5-20年甚至更久。

遗传稳定性极佳: 干燥状态下代谢完全停止,不易变异。

易于运输: 安瓿管体积小、重量轻,无需冷藏即可邮寄。

缺点:

设备昂贵: 需要专用的冷冻干燥机。

操作复杂: 技术要求高,流程长。

并非所有菌种都耐受冻干过程(如不产孢子的丝状真菌)。

适用场景:

菌种保藏中心 用于长期保存和提供标准菌株。

需要永久备份极其重要、珍贵的菌种。

需要长途运输商业菌种。

六、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

保藏效果最好的方法,堪称菌种的“诺亚方舟”。

原理: 在添加了保护剂(如DMSO或甘油)的菌悬液中,通过程序性缓慢降温,最终置于-196°C的液氮中保存。在此温度下,所有生理活动几乎完全停止。

优点:

保藏效果最佳: 适用于几乎所有微生物,包括不耐冻干的藻类、原生动物等。

保藏期最长: 理论上可无限期保存。

遗传稳定性最高。

缺点:

设备运行和维护成本极高(液氮消耗)。

存在液氮泄漏、冻伤等安全风险。

操作最复杂,需严格控制降温程序。

适用场景:

国家级菌种保藏中心。

保藏极其脆弱、珍稀或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菌种。


总结与选择建议

为了方便您快速选择,下表总结了各方法的特点:

保藏方法 保藏期限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适用场景
常规传代 1-3个月 简单、成本低、易观察 时间短、易变异、易污染 短期、频繁使用的活性菌种
液体石蜡 1-2年 延长斜面保藏时间、简单 搬运不便、不适用所有菌种 中小实验室某些菌种的中期备份
甘油冷冻 1-10年+ 时长适中、稳定性好、通用 依赖超低温设备 实验室首选长期方案,建立菌种库
磁珠保藏 1-10年+ 复活方便、标准化 成本较高 需频繁取用、标准化的QC或临床实验室
冷冻干燥 10-20年+ 时长极长、稳定、便于运输 设备昂贵、操作复杂 菌种中心长期保藏、商业菌种、珍贵菌种备份
液氮超低温 理论上无限 效果最佳、适用菌种最广 成本极高、操作复杂且危险 保藏中心、珍稀脆弱菌种

选择指南:

日常使用: 准备常规斜面用于近期实验,同时制备甘油冷冻管作为中期备份存入-80°C冰箱。

重要菌种: 对于专利菌株、工程菌或经过漫长筛选得到的珍贵菌种,至少应采用甘油冷冻管进行多份备份,并考虑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冷冻干燥液氮保藏,实现异地备份。

特殊菌种: 对于不产孢子的丝状真菌等脆弱菌株,液氮保藏可能是最佳甚至唯一的选择。

原则: 无论采用何种方法,定期复核保藏菌种的存活率、纯度和特性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。

温馨提示:试剂为科研质控使用,不可用于临床及人体!非药用,非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