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生物学实验室里,菌株如同我们的“宝藏”,是研究成果的基石和延续的保障。一次意外的污染、一次不经意的操作失误,都可能让耗费数月甚至数年心血筛选、构建的菌株毁于一旦。因此,科学、可靠的“保种”技术,是每个实验人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。
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菌株保存的原理,并手把手教你如何建立自己的“菌株银行”,让珍贵的菌株安然沉睡数年甚至数十年。
一、 核心原理:让微生物“休眠”
长期保存的目标并非维持菌株的生长,而是诱导其进入一种代谢近乎停止的“休眠”状态。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三大关键要素:
- 低温: 极大降低酶活性和代谢速率。温度越低,保存效果越好。
- 干燥: 去除细胞内的自由水,避免冰晶形成对细胞膜和蛋白质造成致命损伤。
- 保护剂: 在冷冻和干燥过程中,保护细胞结构免受伤害。
二、 主流保存方法详解
1. 甘油管冷冻法(最常用、最经济)
这是大多数实验室长期保存菌株的首选方法,适用于大多数细菌和酵母。
原理: 高浓度甘油(终浓度15%-25%)作为冷冻保护剂,渗透进入细胞,降低水的冰点,减少冰晶的形成,从而实现“玻璃化”冻结,保护细胞结构。
操作步骤:
- 准备菌液: 从新鲜平板挑取单菌落,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,培养至对数生长中期(OD值约为0.6-0.8,此时菌体活力最强)。
- 配制甘油菌液: 在无菌的菌液中加入等体积的60%无菌甘油(最终菌液:甘油=1:1,甘油终浓度为30%),或直接加入适量80%甘油使其终浓度为15%-20%。充分混匀。
- 分装: 将混合液分装至无菌的冻存管(Cryovial)中,每管约0.5-1mL。
- 标记: 用防水记号笔清晰标记菌株名称、日期、保存人等信息。
- 冷冻:关键步骤! 先于-20℃冷冻1-2小时,然后转移至-80℃超低温冰箱长期保存。梯度降温能进一步提升存活率。
保存期限: 通常1-10年。
优缺点:
- 优点: 操作简单,成本低,保存时间长,复苏方便。
- 缺点: 依赖-80℃冰箱,停电是最大风险。
2. 斜面/半固体穿刺保存法(短期与备份)
原理: 利用培养基提供营养,在4℃低温下减缓代谢。
操作步骤:
- 将菌株接种在斜面培养基或半固体穿刺培养基上。
- 在适宜温度下培养至生长良好。
- 用封口膜密封试管口,防止培养基干涸,置于4℃冰箱。
保存期限: 细菌1-3个月,酵母2-6个月。
优缺点:
- 优点: 取用方便,无需复苏,可直接划板使用。
- 缺点: 保存时间短,需频繁传代,易发生变异和污染。
3. 液氮冷冻法(黄金标准)
适用于娇贵菌株(如某些真菌、链霉菌)、细胞系以及需要数十年超长期保存的情况。
原理: 在-196℃的液氮中,细胞的代谢活动完全停止,实现“永久”保存。常用保护剂为甘油或DMSO。
操作步骤: 与甘油管法类似,但需要使用专为液氮设计的冻存管,并严格控制降温程序(使用程序降温盒最佳),以防止温度骤降对细胞造成损伤。
保存期限:10年以上,甚至数十年。
优缺点:
-
- 优点: 保存时间极长,稳定性最高。
- 缺点: 成本高,操作复杂,有液氮使用的安全风险。
三、 复苏:唤醒沉睡的“宝藏”
正确的复苏与保存同等重要。不当的复苏方式会导致“冷休克”,使细胞大量死亡。
原则:快速融化,以避免冰晶在缓慢融化过程中重结晶对细胞造成伤害。
步骤:
- 从-80℃冰箱或液氮中迅速取出目标甘油管/冻存管,立即置于37-42℃的恒温水浴槽中,不断摇晃使其在1-2分钟内完全融化。
- 用酒精棉球擦拭冻存管口,在超净工作台中用移液器将菌液全部吸出,接种到新鲜平板或液体培养基中。
- 适宜条件下培养。建议先划一个平板,以确保获得单菌落和纯度。
四、 实验室保种管理最佳实践
- 多重备份原则:
主库: -80℃或液氮中的原始保存管,非紧急情况不动用。
工作库: 从主库复苏后制备的甘油管,用于日常实验。
异地备份: 将最重要的菌株在另一台-80℃冰箱或合作实验室进行备份,以防设备故障。
清晰的记录:
建立电子版菌株库,记录菌株名称、载体、抗性、保存日期、保存位置(如冰箱编号、盒子编号、格子坐标)等。
定期核查:
每年随机抽取1-2支主库菌株进行复苏,验证其存活率和特性(如抗性、表达能力等)。
结语
严谨的菌株保存工作,看似繁琐,实则是实验室数据可靠性和研究可重复性的坚实后盾。投资时间建立一套规范的“保种”体系,就像是为你最珍贵的研究资产购买了最可靠的“保险”。从今天起,用心经营你的“菌株银行”吧,让科学的种子在低温中安然沉睡,在需要时焕发生机。
温馨提示:试剂为科研质控使用,不可用于临床及人体!非药用,非食用。